中新社天津2月23日電 題:張伯苓和南開:一人一校一國家
 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
  2月23日,張伯苓先生逝世63周年紀念日。無數網友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紀念這位偉大的教育家,無一例外地都提到了他創立南開的功績。
  張伯苓的嫡孫張元龍,談及南開這座由祖父創建的高校時頗為感慨,“南開正是在國家積貧積弱、最危難的時候成立的,那時候有一批人想的是教育救國。”
  張元龍認為,南開的校訓“允公允能”就不同於一般學校的校訓,它有著非常強烈的家國情懷,這個從“允公允能,日新月異”中就能看到,不僅自己要有能力,更重要的是要為社會做出貢獻。
  張元龍介紹,南開剛開始創建的時候是想要學習日本,之後轉向學習歐洲,後來又開始學美國。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對南開、對張伯苓這些人的刺激是非常大的,所以他們就發起了東北研究會,抵抗日本。
  1937年盧溝橋事變。7月29日,日軍就對南開大學進行轟炸,7月30日,日軍攻入南開大學校舍,劫掠並縱火焚燒未被炸毀的建築。同日,日軍炮隊亦自海光寺向南開大學射擊,木齋圖書館隨即起火被燒毀。30日下午,張伯苓發表講話:“敵人此次轟炸南開,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,而南開之精神,將因此挫折,而愈益奮勵。”
  南開大學成為中日開戰後第一所因戰火被焚毀的高等學府。南開大學遭襲受到當時多方關註,英國牛津大學在內18所高校的170名教授聯名聲援並敦促英國政府制止日軍暴行。蔡元培、胡適、茅盾、郭沫若等知名人士紛紛發函慰問。蔣介石也向張伯苓承諾將重建南開,並表示“南開為中國而犧牲,有中國即有南開!”。
  經過長期的艱苦創業,南開大學終以優越的學術環境、嚴謹的科學訓練方針以及崇尚務實的精神而名馳南北,為國家和民族培養了一批優秀人才,周恩來、陳省身、吳大猷、曹禺等是其傑出代表。
  1949年1月,天津解放,南開大學開始了新的歷程。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南開大學的發展,周恩來總理於1951年、1957年和1959年三次回母謝1958年毛澤東主席蒞臨南開;江澤民、李鵬、朱鎔基等也曾先後視察南開。作為南開校友的溫家寶在擔任國務院總理的十年中,多次談到南開老校長張伯苓。
  2008年8月29日,溫家寶在《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》的講話中熱情贊揚張伯苓終生辦學、矢志不渝的教育信仰。他說:“張伯苓是位教育家,他寧可做校長,不當部長。……要造就一批教育家,倡導教育家辦學。”
  “我們今天回憶南開不要僅僅把它看成一個教育機構,是教知識的,南開是塑造人品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學校。”張元龍如此評價南開和張伯苓,“他沒有自己的私心,沒有自己的私利,這是他受尊敬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。”
  “母親跟我說,祖父張伯苓健在時,平時來的朋友特別多,他常講,中國是有前途的,大家要努力。”張元龍說,作為一個老師、校長,就要跟年輕人講進取意識,不悲觀,要激勵。“所以,南開的學生出去後不一樣,總有一股朝氣,不讀死書。”(完)  (原標題:張伯苓和南開:一人一校一國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vpcudlitb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